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人民日报:加强能源供应 保障温暖过冬
最新动态
人民日报:加强能源供应 保障温暖过冬
2024-11-25
19
北方地区进入供暖季,季节性用能高峰期到来
加强能源供应 保障温暖过冬
当前,我国北方地区已经进入供暖季。据中央气象台消息,11月23日至27日,我国将迎来今年下半年以来首场寒潮和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中央气象台22日18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大风蓝色预警。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度冬期间预计全国最高用电负荷与夏季相当,较去年度冬负荷明显增长,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但局部面临一定压力;今冬明春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能源供应有保障,预计总体运行平稳。
每年供暖季都意味着季节性用能高峰期的到来,眼下能源保供各项工作进展如何,如何保障群众温暖过冬?记者进行了探访。
看生产——
10月份以来,煤炭、天然气持续稳产增产,清洁能源“各显其能”
初冬深夜,气温已降至零下。位于山西朔州市的中国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80多台采掘、运输设备运转不停。
“11月以来,我们深挖安全增产潜力,单日最高原煤产量超12万吨。目前平均每天有7列火车往外运煤,外运量占七成。”东露天矿总工程师邵宾介绍。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宏介绍,北方地区进入供暖季以来,各主要产煤省份在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下,10月份日均产量达到1328万吨,为今冬明春煤炭保供工作奠定了基础。
煤炭稳产稳供,电厂供热“口粮”有保障。
在世界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运煤车辆鱼贯而入,12台机组有序运行。公司燃料质检部副主任白宇介绍,目前每天用煤约5万吨。
托克托发电公司承担着呼和浩特市城区5300万平方米的供热任务。凌晨3点,电厂设备部点检员李欣和同事正在室外检查供热管道状态:“每小时就有2.4万余吨热网循环水从这里汇入城区,我们每两小时对新投运设备巡查一次。”
再看天然气,能源企业持续强化产供储销各环节工作,让冬季保供“底气”更足。
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拓展资源渠道,形成以国产气、进口管道气、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储气库等多元互通的资源保障体系,今冬明春计划筹措天然气资源量同比增长4.7%;中国石化普光气田抓实老井控递减、新井快上产、增压助高产,日产气量创近两年新高;中国海油渤南作业公司推动渤南油田群向下游用户的日供气量上升至200万立方米……油气企业积极行动,增加天然气生产供应。
清洁能源也在冬季能源保供中“各显其能”。
11月15日,国家电投核能供热工程“暖核一号”启动今冬明春供暖,为山东海阳市和乳山市提供热源,供热面积合计近1300万平方米,预计可节约原煤消耗41万吨。“室温在23摄氏度左右,比过去烧煤供暖温度更稳定。”海阳市居民臧女士说。
同一天,中国石化全面启动今冬地热供暖,超1000座换热站陆续投入运行,可为北京、天津、陕西等11个省份超110万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累计供暖能力超1.1亿平方米,同比增加16%,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90万吨。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31.6亿千瓦,10月份以来,煤炭、天然气持续稳产增产。预计今冬明春供暖季能源供需总体平衡,资源供应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看运输——
保障电煤运输、确保电网安全、畅通输气管网
冬季能源保供,产量提升,运量也要跟上。
渤海湾畔,黄骅港海风凛冽。经过15个小时的翻山越岭,国家能源集团南坪18906次列车经朔黄铁路顺利抵达。进入翻车机房,翻车机将四节车厢“抱在怀中”,十几秒便可将煤炭翻转卸至地下漏斗,进行转运。
借助全流程协同智能化系统,“路港航”无缝衔接,煤炭从完成接卸到上船,整个过程不到90分钟。此时,装船指导员韩中顺手持移动终端紧盯装船进度:“有了自动化设备协同作业,一小时装船5500吨煤炭,5万吨级的货船不到14小时即可满载起航。”
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11月1日至19日,黄骅港煤炭港区日均卸车142.5列,日均装船超61.7万吨。
为保障冬季电煤运输,铁路部门发挥大秦、浩吉、瓦日等重载铁路作用,加大万吨列车开行力度,开好跨铁路局集团公司大宗直达列车,优化部分干线列车开行结构,在集通铁路、兖石铁路等线路增开普通货物列车60余列,提升主要货运通道能力。
确保电网安全。11月12日,云南碧罗雪山即将迎来半年的大雪封山期,一架重载无人机吊起25公斤重的在线监测装置,送至海拔4360米的铁塔顶端进行安装。“为保障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连接主干电网的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我们在输电铁塔加装在线监测装置,实现人工智能运维,弥补人工巡视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短板。”南方电网云南怒江局现场工作人员陈永能说。
河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扩建工程于11月19日投运,变电容量从600万千伏安增至1200万千伏安;浙江温州市,供电部门对海岛乡镇鹿西乡的供电海缆开展冬季特巡检查,避免冬季雾气、风浪等带来的腐蚀损伤……国家电网推进电网改造提升,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畅通输气管网。11月18日,北起黑龙江黑河市、南至上海市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全线完工,预计年底前全线贯通投产。届时,每年可向东北三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稳定供应天然气380亿立方米。国家管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今冬明春管网整体日冲峰能力将达11.1亿立方米,较去冬今春提升1.1亿立方米。
输气“大动脉”织密,城市供气“毛细血管”也要高效运行。新奥能源京津冀区域公司负责河北省部分城市燃气运营,总经理崔占海介绍,借助在线模拟仿真系统,企业可以根据区域用户历年冬季燃气用量和压力数据,提前预测今年冬季运营难点,针对压力低的片区制订专项保供方案。同时,每天进行气量变化分析,掌握输供状况,科学实施气源调度和管网调峰,精准匹配下游用气需求。
“目前来看气源充足、管压正常,LNG应急储罐5.5万立方米保持80%高位运行,能够满足用户今冬明春用气需求。”崔占海说。
看储备——
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亿吨以上,地下储气库实现满库入冬
迎峰度冬,做好储气、存煤等工作,充实能源“粮仓”,持续提升顶峰保供能力,同样重要。
广东潮州港,来自澳大利亚、满载7万吨LNG的运输船,顺利靠泊到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华瀛LNG接收站专用码头。今年9月,华瀛LNG接收站投入使用,一期工程年接转能力达600万吨,可满足近49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气需求,提升粤东地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
按照“应储尽储”原则,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提前开展储气库注气工作,目前文96、金坛、文23等12座储气库工作气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煤炭储备能力建设也在强化。山东能源集团已累计建成9处储煤基地,形成1650万吨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
“截至11月10日,我们累计供应省内电煤1200余万吨,合同进度兑现率100%。”山东能源集团战略规划部部长张海军介绍,对库存告急电厂,他们按照应急分类处理原则,及时调整电煤发运顺序和节奏,全力提升电煤应急保供能力。
截至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亿吨以上、平均可用超过30天,地下储气库提前完成注气任务、实现满库入冬。
国家能源局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加强统筹协调,多措并举做好度冬保暖保供各项工作。其中,重点将抓好能源中长期合同履约,扎实做好存煤储气工作,确保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燃料稳定供应;督促加快电源电网项目建设,做好北方清洁取暖工作;做实做细应急工作预案,最大程度减少极端天气等突发事件对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丁怡婷 张伟雄)
全文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